回望 为了更好地前行
回望 为了更好地前行 文/韦自彪 关于对淮工的记忆,于流转的时光而言,也许深深浅浅,但于个体的我来说,清晰而明亮。回忆我的大学,心怀一种忐忑的心情,这种不安不是因为语言或者思想的刻薄,而是没有想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转眼间已毕业将近十年。行走在大学边缘的人——拿这么一句话,来表述大学那会儿的自己,我想是最确切不过的了。回望我的大学生活,逃课旅行、包夜游戏、打牌泡吧、混学生会、入各社团,但凡校园小说中描述的大学生活,我都曾经尝试着经历过。也还记得那些年的夏天,在漫天星光的夜晚,喜欢穿着背心撒着拖鞋,约
致母校
致母校文/钱坤 转眼毕业已八载,感慨良多。四年的大学生活,仿似昨日,历历在目。2003年,由于SARS的爆发,我们新生报到推迟至10月份。期待的军训到大二的时候补上了。很高兴,因为兴趣,加入经济管理系学生会,并在大三时担任文娱部部长一职,组织参与经管系的文娱演出活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大一时,临危受命参加院里的十佳歌手比赛,带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高年级的学长们一起竞技,竟然进了决赛。想到这里,过往的青葱岁月不断浮现。从进校的小失望到适应大学生活,再到后来收获的友情、师生情,到最后的恋恋不
致母校 致青春
致母校 致青春文/冯健 悉数匆匆岁月,转眼间毕业近一年了,望着刚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开始怀念曾经,轻轻道声:“这一年的时光里,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还好吗?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刚踏入这个校园的那一刻起,我就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也许是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也许是想尽快地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去接触这些陌生的面孔。总之,那个时候的我是懵懂的,是无知的,很多时候也比较的腼腆和害羞。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人际交流,纯真且快乐的度过了那段难忘的青涩年华。也许正因为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大一时候的我才会活得潇洒,活
大学生村官“脚踏实地”
大学生村官“脚踏实地”文/赵杰 接到母校三十年校庆的约稿通知,很激动,也很惶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毕业离校后的这9年似乎有点庸庸碌碌,乏善可陈。但母校的这一纸通知,又似一道考题,人生的考题,萦绕我怀。我的答案是四个字:“脚踏实地”。在淮工读书的岁月,平淡而快乐,最为快乐的记忆是,我作为班级生活委员组织的一些班级活动,爬山,包饺子……转眼间已是毕业季,那年1月,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怀着对社会的向往和陌生,急急走出象牙塔,开始在社会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和机遇。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连云港一家做快速消费品的公司,工资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我心中的“海州三赏”文/曹寿田 走出我的母校——化工部锦屏矿业学校已经整整50年了。如今我早已退休,我的母校也已经经历曲折的发展如今融进了淮海工学院,正在走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半个世纪以来,我先后在开阳磷矿、中共连云港市委组织部、中共海州区委、连云港市社科联、连云港市政协等不同机关工作,但魂牵梦绕的依然是母校的情怀。如今母校——淮海工学院将举行办学57年、建校30周年校庆,负责校庆资料编辑的徐习军同志约我写点回忆文章,我便在记忆的行囊里进行搜索,我发现在我的一生里有许许多多值得回忆的事情,
我是中国水产人
我是中国水产人 文/朱永祥 转眼间,我离开母校已经整整34年。34年前,我是连云港水产学校机冷专业的学生,我在美丽的东海之滨云台山下,度过宝贵的3年时光。那3年记忆里,不仅有海滨、沙滩、鱼品加工厂浓浓的海鲜味、有耸立的云台山上云遮雾绕如梦似幻的怡人风景,更有我潜心学习的专业知识、有我被恩师们谆谆教诲激发起的振兴中国水产事业的宏伟梦想。21岁那年,我毕业了,带着我激情飞扬、壮志满怀的青春,身影匆匆奔向我的前程。 创业之初,往事历历在目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省水产局南通船检处,工作过程中,我用细致热心的服
从江苏盐业学校到淮海工学院
从江苏盐业学校到淮海工学院——在变迁中成长 文/贾长云 1981年,我从江苏盐业学校毕业留校,成为机械教研室的一名教师。见证了从江苏盐业学校到东港学院再到淮海工学院全面融合的变迁。时光流转,岁月无痕。34年过去了,机遇与挑战,欢笑与汗水,耕耘与收获,所有这些一并汇入了我的人生乐章,构成我成长、友情、事业发展的空间。我敬畏在江苏盐业学校的工作,感恩东港学院这块平台,珍惜在淮海工学院的一切。 我的母校,我的家园 我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978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文/肖 侠 今年是学校建校三十周年,建校三十年是学校加快发展的三十年,也是学校提升影响力、创造社会价值的三十年。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我见证了学校从教育部教学合格评估、教学水平评估,再到去年教学审核评估的全过程,见证了学校从工科院校到海洋特色多科性大学定位的演变,见证了学校从本科办学到硕士点办学的重要突破。同时,学校是个人事业发展的平台,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个人也与学校一同成长,从讲师,到后来陆续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职务。在此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桃李满园的幸福,而且收获了组织上给予我
努力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大力推行数学素质教育
努力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大力推行数学素质教育文/谭飞 曹伟平 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由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直接组织领导,面向全国高校,规模最大,参与院校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科技竞赛活动。其宗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我校在2000年首次组队参加了这一赛事。起初,为提高参赛水平,我校邀请了一些数学建模专家为建模队开办讲座,如北京理工大学的叶其孝教授、东南大学的朱道元教授等,同时,也选派了一些教师参加了由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举办的数学建模骨干教师培训班。2002年5月
相遇与守望
相遇与守望文/董晓波 七月初的一天,阳光从天空碎碎地洒了进来,织成了一片金黄色,宣传部的周副部长来到我的办公室,很正式,以很文艺的形式约我为建校30周年写篇文章。他很艺术地提示我了,这可不是一篇科研论文哦。对于淮工而言,今年是建校30周年,也是办学57周年;今年是获得教授评审授予权的一年,也是离升格为大学最为接近的一年。而对于我来说,组织编译两年了的四册《数学史(第三版•卡兹)》今年即将出版;和世界知名的CRC出版社及机械工业出版社酝酿已久的合作编译《实用线性代数》,今年正式签约,编译工作已经展开;今年组